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、不同行业的冲击程度有别,也将加剧社会不平等
外资涌入,会否书写造富神话
俄乌冲突对欧盟各国的冲击高度不对称,面对外部分化力量,欧洲各国能否继续团结一致?
供给冲击渐缓,提振需求成为关键,“力争实现最好结果”,除了加快现有政策落地、基建持续加码,更需要将立足点放在激发结构性潜能上
货币走势反转通常需要政策制定者出手推动,而非基于估值,在更多证据表明通胀预期下降前,美国财政部采取类似举措为时尚早
各地疫情和产业结构的差异,影响了二季度的经济走势,短期内经济反弹势头强劲,部分地方开始探索加码助企纾困政策
相比暂时减免汽油税的提议,将这部分税收用于补贴中低收入家庭、将汽油税减免与对石油公司开征暴利税结合、鼓励美国石油公司增加国内供给,在效率和公平上都更优
经济从疫情中逐渐恢复,物流和供应链基本畅通,未来重点转向需求修复,市场普遍认为,下半年经济反弹力度将弱于2020年
全球正在接近低通胀向高通胀时代转变的拐点,快速和果断的收紧政策更能降低硬着陆出现的概率,结构性改革也必不可少
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会提高战争的成本,但无法阻止战争,速胜的前景无比诱人,但战争走向是不可预测的
适当上收省级财政事权、统一省以下收入划分规则并增强省级调控能力、规范省以下财政管理,旨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
5月中国经济在底部好转,远未恢复至常态,受制于防疫限制、企业居民信心不振、外需拉动作用减弱等因素,此轮复苏将需要更长时间、力度也较弱
没收俄罗斯外储无助于早日结束冲突,反而会加剧各方对全球金融体系稳定和国际法治的担忧,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更有价值
5月供应链边际改善、经济景气回升,但远未恢复常态,就业、预期仍然偏弱,二季度增长承压
欧盟应改变控制通胀是央行任务的传统观念,通过财政政策来降低通胀预期,同时避免间接补贴俄罗斯
未来的稳增长仍然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达成
如果对外汇储备政策的反思能带来各国行为或政策导向的转变,全球货物贸易和资本流向将发生变化,但总量不一定下降
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并未得到想要的结果,却给美国带来很大负面影响,拜登政府需要采取前瞻性的贸易政策
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各大指标频现负增长,已出台政策如何尽快落地,未来可能出台的增量政策工具还有哪些?
相比援助规模,能否通过援助机制的设计,推动乌克兰所需要的改革、实现技术和理念上的跨越更加重要
基建投资在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凸显,稳基建将如何加码?基建投资投什么?融资难题何解?
硬军事力量决定俄乌冲突走向,但软实力也并非无关紧要,乌克兰正借此获得支持
疫情导致人流、物流受阻,经济景气度降至26个月以来新低,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,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
梅朗雄的支持者帮助马克龙实现了连任,但两人在很多问题的立场上近乎对立,马克龙必须考虑这部分选民的偏好,采取不同于过去的治理方式
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采用账户制而非试点时的产品制,建议优化机制设计、打通与第二支柱的信息交换和税优额度,吸引更多参保人
##########